第85章_如果这是宋史
笔趣阁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8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5章

  凭什么?!他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历史证明,没有曹彬还真的不行。因为曹彬是刹车。

  不论方向盘多稳定,发动机多强劲,或者四个轮子是什么名牌,如果你想安安稳稳,全须全尾地到达的终点站,你必须得有一副管用的刹车。

  曹彬在这一点上绝对合格。

  这时,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曹彬的生平和他的成长经历了。首先,他和赵匡胤相识极早,都是柴荣的老澶州帮成员,而且那时曹彬的地位要远在赵匡胤之上,因为曹彬的姨妈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张贵妃。这样,曹彬就有了真正的皇亲国威的身份,但是曹彬却绝不乱用这样的特权。历史记载,当时曹彬掌管着茶、酒这样的肥缺买卖,而赵匡胤年青好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牙将,总是嘻皮笑脸地私下里向曹彬讨酒喝,请想象一下,曹彬的反应会是怎样的?

  其实很简单,一是随手给他些,拿官家的东西送人情,什么时候都是得体的;二是一脚把赵匡胤踢走,他妈的俺是谁,你一个小小的牙将敢来空口白牙的要东西,你不想混了是吧?

  但是曹彬却不是这样,他把赵匡胤拉到酒馆,自己出钱,请赵匡胤尽兴而归,却绝不动用官酒。按说这样,他和赵匡胤能处得非常好了吧?可是赵匡胤得势之后,曹彬却离他远远的,不论是赵匡胤当上了后周第一军人殿前都点检,还是陈桥兵变后做了皇帝,曹彬都保持距离,绝不攀龙附凤。最后连赵匡胤都纳闷了,直接去找他当面问个明白——喂,曹彬,你过来,我总是想跟你走得近点,你怎么总疏远我?

  曹彬的回答是——臣是后周皇室近亲,现在又是您的内职近臣,靖恭守位,还怕有所过失,怎么敢狂妄与您有所交结?(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赵匡胤很满意,已经可以肯定,这是个时刻清醒,懂得分寸的人。于是他给了曹彬生平最重要的一次任务——以监军的身份,跟随刘光义入川平后蜀。历史证明,曹彬的作用无可替代,平蜀、安蜀,他功莫大焉。之后赏功罚罪时,他的表现更加突出。

  曹彬拒绝单独受奖,理由是——“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功。”

  这理由可以是相当的和稀泥,没个性,甚至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一面,但这无疑对安定团结极为有利。赵匡胤心领神会,对他更加看中,之后随时把他带在身边,比如亲征北汉,完全是重点培养,直到这时派他挂帅出征南唐。

  但这是信任,也更是挑战,想一想曹彬挂帅之前的官职是什么——宣徽南院使,这个官职应该说不低,在宋代由检校官员充任,或兼领节度使、枢密副使等官职才能担当,但是真正的职权不过是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仪,一切内外供奉、都检视其名物。这都是什么?不过是细枝末节的杂役!

  再看曹彬的履历呢——一言以蔽之,从未独当一面。

  那么一个难题就摆在了赵匡胤的面前,军队不同于其它任何部门,要么是高资历,要么是大能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管用,尤其在战争暴发时。那么,怎样才能确保曹彬的军中地位呢?

  赵匡胤给了曹彬一件从来没有给过任何臣子的信物——天子之剑。

  要着重说明的是,赵匡胤是当着潘美等副将的面赐剑的,并且当众说明——“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潘美等人立即大惊失色,赵匡胤变了,以前无论谁出征,皇帝都是鼓励,都是许诺,从来没说我要杀了你!

  其实这句话应该稍微改动一下,变成“副将以下,不听话的斩之。”因为自从宋朝开国以来,在战场上从来都是勇猛过度,杀人过多,从来都没发生过临阵脱逃,畏敌退缩的事。

  当然赵匡胤也不是一味地恐吓,他在赐生杀予夺的天子剑的同时,还给了曹彬另一个让人心红心跳的许诺——“待南唐扫平,当拜卿为使相。”也就是说,曹彬会有同平章事的头衔,相当于宰相的同一级别。

  这是更大的殊荣了,也是更大的承认,从此曹彬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形象更为高大,每个人只要想到以后,就会加倍地对曹彬尊重,相应地也就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目的。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在潘美等人羡慕的眼色中,在赵匡胤亲切的注视下,曹彬却仍旧平静如水。

  如果说他当时笑了,笑容里也一定带着一丝神秘且苦涩的味道,就像他早就预先料定了什么,所以根本就没法真正的高兴起来。

  真的,曹彬什么都懂,他太了解“人”是什么,“权”又是什么了。在他的一生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的任何心思逃出过他的猜想之外。

  尤其是这次攻打南唐,以宋朝和南唐的军力对比,再加上战前赵匡胤对南唐的种种压制手段,派谁来不能完成任务?那么为什么要派他曹彬?还给了他这样的特权和许诺?他太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曹彬开始给李煜写信,他直接说——金陵城你守不住了,该干什么你要早点准备了。(宜早为之所)

  而李煜事到如今,只能认输了,他写回信,和曹彬约好,派自己的儿子李仲寓先去开封作人质,然后举族投降。但是说了他又不做,南唐的国储还是不露面。曹彬的耐心就是好,他每天都派人传信督促,并且自动降低标准——国储不必到开封去,只要出城到我的军营,就可以立即停战。(若到寨,即四面罢攻矣)

  但就是这样,李煜最终还是选择了拖延,而且他给的借口真的太不上路了,让曹彬都感到被当众戏耍了一次。李煜居然说,他的儿子没准备好出门的衣服,所以不能出城见人。(仲寓趣装未办)

  曹彬没办法了,这时宋军全军都在愤怒狂燥之中,李煜的滚刀肉精神以及金陵城一脚就能踢倒的现状已经彻底让宋军抓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还不进攻?!为什么还不冲进城去?!还在等什么?!可天杀的曹彬却仍然不急,他又警告了李煜一次——“稍迟,即无及矣!”

  但仍旧石沉大海,李煜似乎打定了主义,一定要死气活样,把拖延进行到底。

  这时候,曹彬没有退路了,他只能狠了狠心,做出了一件对整个战局都至关重要的事……他“病”了。他对外宣称自己突然得了重病,重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没法办公的地步。于是所有的大小将领们都拥进了他的帅帐,来看望这位现在的主帅,未来的宰相。

  只听见曹彬用虚弱的声音说——我的病没治了,是绝症……但是只要能听我的话,我就死不了……你们能听不?

  所有人面面相觑——听话?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听你的话吗?这还需要保证吗?但是曹彬不依不饶,一定要听到保证,于是大家就只有保证。

  这时曹彬才说——“愿诸公共为信誓,破城日不妄杀一人,则彬之疾愈矣。”

  说这句话时,曹彬一定还在气喘嚅嚅,显得病骨支离,但是在他的身后,那个经典的极为特殊的装饰品,一定已经露出了它的狰狞面目,让所有将领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把赵匡胤亲自赐予,能杀任何人的天子之剑。

  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曹彬有权不用,却用这种变相的恳求来“感化”大家,给他的个面子,别杀金陵城里的俘虏,让他“别病死”……于情于理,仁至义尽了吧?

  就这样,时间终于到了公元975年11月27日,这一天,一切都要结束了……

  我的名字叫李煜(1)

  我的名字叫李煜,不过你要是这样叫我,很可能我会茫然四顾,不知道你叫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因为我的名字叫“从嘉”……我从出生起就叫从嘉,我的父皇这样叫我,我的母后这样叫我,而娥皇,她也这样叫我……

  李煜,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叫这个名字,就像我从来都没有盼望过自己能成为南唐的皇帝。

  但不知是为了什么,我会出生在这个动乱飘摇的年代里,而且还生在了所谓的帝王之家。这是幸运?还是一切悲哀的开始?我不知道,就像更不知道上天为什么要给我一副与众不同的相貌。

  传说我出生时,我那英明神武,识见非凡的祖父已经在五代的“吴”国里大权独揽,但是他仍然甘于臣位,不敢篡夺。可是当他看到刚刚降生的我时,就立即决定了要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因为我生有奇相,就像古时的圣君舜,和秦末时无敌的霸王项羽那样,我生就骈齿,且一目重瞳。每个人都承认,都知道,我天生就是皇帝,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可是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样非凡的我,在家里却只排行第六,我上面有五位哥哥,皇帝的位子离我远得遥不可及。何况还有我的大哥,那位南唐皇室真正的太子李弘冀。

  我的大哥是个遗憾,我想多年以后,南唐曾经的子民们提到我时,会哀伤地感叹,说那个仁义的、和善的、也是懦弱的李煜真是可怜……可提到我的大哥时,他们一定会扼腕痛惜,说南唐如果有弘冀太子在的话,一切就都会不同的,或许南唐就不会灭亡!

  我的大哥文武全才,就算当年与后周交战时,面对那个战争狂人柴荣,我的大哥都取得过胜利,远远比我的那些做全军主帅的叔叔们强得多。而且他还有比我和父皇都更适合当皇帝的先天优势——他的心是硬的。

  为了皇位,他能一直打压我,更能把叔叔李景遂毒死,但是不知怎么搞的,他突然间就病死了,死的时候才将将20岁……哦,我忘了说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